万海斌: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3.0架构与要求
关注:9017  发布时间:2019-03-06  作者:万海斌  来源:《2018数字中国优秀CIO百家文集》系列文章

2、构建一套链路科学、传输精准、共享全面的数流体系。随着数据量的大幅度增加,及时掌握数据的来源和去向就显得极为重要,你的数据来自何方?是否是最新数据?你的数据谁在使用?等等。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数据流向监控体系(简称“数流体系”),对数据进行标识,在每一个调用环节进行识别和跟踪,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掌握数据实时动态,对数据动态进行分析统计、监测预警,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对这些数据更新后,可以及时推送告知最新的数据,避免共享部门依然在使用过时数据。当然,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数流体系也可以为共享数据的利益共享提供有效手段。

3、构建一套尺寸适度、标识一致、要素相同的防汛抗旱地图体系。当前,信息系统在地图应用方面,存在底图各自为政、标识杂乱无章、更新无法同步等问题,同时受带宽的限制,难以做到快速共享,“一张图”的应用应运而生,很多部门在系统开发中都融合了“一张图”的理念,但目前大多数部门的“一张图”应用还不够全面,仅仅停留在一张底图或同一底图加部分要素的层次。要真正实现“一张图”目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使用同一张底图,必须使用同一套权威部门出版发行的底图,二是要统一各要素标识符,确保同一要素采用相同的标识符,三是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更新机制。按照“在谁区域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对所辖区域的各类要素进行更新,并从后台对所涉及使用该要素的系统进行自动更新或通过推送短信方式进行更新,确保同一区域的要素无论那套系统中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都是最新的。另外,形成地图服务供远程调用已逐步代替传统的自行建设部署的方式,因此,必须根据网络带宽情况,合理确定地图服务的尺寸,确保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内满足远程调用的需要。

4、构建一套规模适度、安全可靠、处理快捷的数据处理存储体系。受传统建设模式影响,每个信息化项目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需要购置不少功能雷同的服务器等,而且受项目投资限制,购买的服务器往往规模较小、档次较低,难以适应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改变当前项目各自购置服务器等数据处理存储设备的做法,由各省(市、区)、流域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购置相关设施设备,或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建设的共用资源,如海南、浙江、贵州等,都是利用政府或企业的计算机资源,不仅能节约建设成本、减少运维工作量,同时能够应对短时间内的超大访问量。如浙江省水利厅于2012年将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迁移至“阿里云计算中心”,有效应对了短期内超大访问量的冲击,系统运行平稳,其中2016年该系统最高日访问量达1600万次(最高一小时访问量突破200万次),年访问量达2.15亿次,85%来自移动用户访问。据分析,如果由省水利厅自建相关设施设备,仅维持该系统就需要购置13台性能优异的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防汛抗旱工作属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数据链路不通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甚至贻误抢险时机,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利用各类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或统一建设云中心时,必须考虑关键数据和业务应用系统的本地备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