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海斌: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3.0架构与要求
关注:8955  发布时间:2019-03-06  作者:万海斌  来源:《2018数字中国优秀CIO百家文集》系列文章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正司级)  教授级高工  万海斌

摘要:我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成果丰硕、效益显著,但面对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加快,如何构建我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明晰未来发展方向,成为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发展历程以及存在问题入手,对我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首次提出了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3.0概念和系统总体架构,从数据体系、数流体系、地图体系、业务应用体系、移动应用体系、处理存储体系和综合信息展示平台、运行维护机制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相关要求,供大家参考。

受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制约着受灾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法律、工程、技术和保障五大体系,有效应对了多次重大水旱灾害,最大限度减轻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涉及面广、时效性强、考虑要素多、决策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仅依靠传统手段难以做到快速指挥决策。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指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防汛抗旱所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开发利用防汛抗旱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防汛抗旱工作转型升级,有效提高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指挥决策调度水平的自动化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指挥决策调度水平。因此,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高度重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于2003年开始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并带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各类信息化项目建设,其成果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热门推荐